《利国镇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已经镇党委、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为贯彻落实习关于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方面提升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农村垃圾分类“443”模式,推动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根据《关于开展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镇创建工作的通知》(徐垃圾分类办发〔2020〕17号)、《关于逐步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 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徐城管发〔2022〕1号)、《铜山区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升农村里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采取试点先行、全域发动、稳步推进的办法,加快构建符合农村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农民群众认可的“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

  1.坚持属地管理、全民参与。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同、联动推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全民意识,充分调动社会团体、广大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2.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全链条”分类管理和运行工作体系;加快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划实施,合理地布局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以推广使用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理装置为主,建设有机易腐垃圾处理中心,统筹沼气处理站,秸秆和畜禽粪便处理设施进行协同处理,提高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

  3.坚持结果导向、严格标准。加强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督考核,引进第三方机构做评估。严格执行《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GB/T51435-2021)标准,依据有关标准建立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4.坚持科学管理、规范运行。加强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后期长效运行机制建设,建章立制、科学管理,提高运行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强农村环卫保洁服务,鼓励第三方建设管理运维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稳定长效运行。

  创新实施农村垃圾分类“443”新模式,即:4种分类类别、4个体系和3种资产金额来源。4种分类类别: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4个体系:收集体系、运输体系、处置体系、运营体系;3种资产金额来源:村民“一人一月一元钱”、镇级配套、区级奖补。

  1.易腐垃圾(绿色垃圾桶),指家庭生活和生活性服务业等产生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固体废弃物。主要是:

  ——镇村酒店、民宿、农家乐、餐饮店、单位食堂等集中供餐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

  ——农贸(批)市场、村庄集市、村庄超市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壳、畜禽产品内脏等有机垃圾;

  ——村民自带回家的农作物秸秆、枯枝烂叶、谷壳、笋壳和庭园饲养动物粪便等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

  ——打印废纸、报纸、期刊、图书、烟花爆竹包装筒以及各种包装纸等废弃纸制品;

  ——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微波炉、音响、收音机、计算器、手机、打印机、电话机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牛奶饮料纸包装、泡沫塑料泡罩包装、牙膏软管、烟箔纸、方便面碗和纸杯等废弃纸塑铝复合包装物;

  3.有害垃圾(红色垃圾桶),指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能够造成直接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家庭源危险废物。主要是:

  4.其他垃圾(黑色垃圾桶),指除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外的生活垃圾。主要是:不可降解一次性用品、塑料袋、卫生间废纸(卫生巾、纸尿裤)、餐巾纸、普通无汞电池、烟蒂、庭院清扫渣土等生活垃圾。

  1.建立收集体系。结合各村不同规模、不同人口密度等,按照属地村收集的原则,采取“定点定时”方式开展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垃圾不落地”。设置固定垃圾分类收集亭,每天定点投放、定时收运,实现农村垃圾分类源头收集便利化、简洁化、高效化。

  定点收集:镇区主要街道、农村集中居住区、新型社区等要按照服务半径150米的标准设置分类收集亭,镇区设置约7座,全镇约48座,垃圾收集点42处;按照每15户标准配备一个240L的分类垃圾桶,全镇约需412个,每户村民配备两个分类小垃圾桶(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全镇约27026个(不含镇区)。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及可回收垃圾由专门队伍上门收集(原则上每个自然村至少配备1名专职收集人员,如前期运营过程中发现方案人员配置标准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再另行增加),收集时间点为早上7:00--9:00,中午11:00--13:30,下午16:00--18:00,其他垃圾全天候收集,所有分类收集亭不占用道路,内部设施整洁、完好,收集容器外观颜色、标志标识统一规范,收集亭内各类垃圾及时清运,无垃圾外溢。

  2.建立易腐垃圾处理中心。严格按照“不同垃圾、不同车辆、不同去向”的原则实行分类收运制度。易腐垃圾,建有易腐垃圾处理中心的镇,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1辆易腐垃圾驳运车,镇区再配置3辆,共计配备车辆约20辆,每天上、中、下午各收运一次。

  有害垃圾,需要专门的有害垃圾收集车运输,全镇至少配备1辆有害垃圾收集车,每月月底收集一次。

  其他垃圾,根据日常垃圾量各村按计划和有关标准增配与垃圾分类要求相匹配的专用运输车辆,对现有车辆实施改造和涂装更新,标志标识与《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视觉识别系统》要求一致,确保车辆车体密闭环保。

  实施运输车辆“黑名单”机制,对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终端和中转设施的运输车辆,每个季度开展动态检查,不达标车辆暂停运输,限期整改。

  可回收物,按类别进行分类、分拣后,进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进行回收再利用。

  有害垃圾,有害垃圾由中标公司运到循环经济产业园分类处理,保障生活源有害垃圾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建立运营体系。建立“政府+村+市场”的垃圾分类运营模式。由镇政府牵头,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合法合规引进资质优、实力佳具备服务项目能力的第三方公司进驻服务。在镇级层面制定垃圾分类人员数量、企业资质和保洁标准。镇政府进行招标、宣传和动态监管。属地村负责引导村民热情参加垃圾分类(企业负责宣传资料)。企业负责前端垃圾收集、人员选用、车辆管理,村民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工作,终端垃圾处置及运送工作。

  农村垃圾分类资金保障分为两个部分,一次性固定资产投入和日常运营管护支出。

  垃圾分类日常运营管护工作依托于现有的农村长效保洁体系,资产金额来源由三个部分所组成:村民“一人一月一元钱”、镇级配套、区级奖补。

  1.村民“一人一月一元钱”。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筹集主体为村委会,筹集标准为每人每月1元。对低保对象、特殊困难家庭等实行减免政策。村集体筹集后,将筹集资金交镇财政统筹使用。

  3.区级奖补。垃圾转运量以区长效办每月印发的环卫督查简报中的垃圾量为依据,转运里程为镇政府至区域中转站的距离,垃圾补助经费由区财政局每年拨付一次。

  镇政府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管负责人、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建立工作责任网络和宣传员、引导员、督导员队伍;完成年度实施方案制定并印发,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解和节点计划等;落实入户上门宣传,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宣传氛围浓厚,全面启动各项工作。

  按照区文件精神,结合利国实际,完成垃圾分类设备、回收中心、厨余垃圾设备招投标、采购、建设任务,全镇垃圾分类“定点投放”工作全面铺开,各类公共机构、公共场所、经营场所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相关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有效建立和落实。

  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大力落实《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居民逐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

  各村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领导体制,确保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形势任务相适应。

  要强化政府的统一领导,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形成上下联动,统一推进的格局。镇政府依托长效管理办公室的职能统筹管理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建立镇(街道)、村、市场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做到镇有长效办(垃圾分类管理),村有农村垃圾分类管理员,组有垃圾分类收集员(兼任垃圾分类宣传指导。